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- 新闻动态 - 正文

学术沙龙回顾|“外貌提升策略影响择偶偏好与社会评估的心理与神经机制”学术沙龙顺利举办

发布时间:2025-10-28作者:cyjy

学术沙龙回顾|“外貌提升策略影响择偶偏好与社会评估的心理与神经机制”学术沙龙顺利举办

当化妆、整容成为大众日常的外貌提升选择,当结婚率持续走低成为社会关注焦点,外貌修饰真的能帮我们在择偶中更受欢迎吗?大脑面对 “人工美” 与 “天然美” 时,又会产生怎样不同的心理与神经反应?

10 月 14 日下午,心理与创业教育学院 1113 会议室里座无虚席,广金心理与创业教育学院青年学术沙龙(第一场) 在此顺利举办。本次沙龙邀请到应用心理学系青年教师梁富群博士主讲,围绕 “外貌提升策略影响择偶偏好和社会评估的心理与神经机制” 展开深度分享,带现场师生走进了一场兼具科学性与趣味性的心理学探索之旅。

梁富群博士是华南师范大学 - 巴斯大学联合培养心理学博士,长期聚焦社会认知与神经美学领域,以第一作者或合作者身份在《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》、《Psychology of Aesthetic, Creativity and Art》等 SSCI 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,还受邀担任多家知名期刊审稿人,扎实的学术功底为分享注入专业深度。

沙龙分享中,梁富群博士以 “结婚率走低但外貌提升策略普及” 的社会现实为切入点,分享了团队三大系列 17 个子研究 的核心结论,用实证数据刷新大众认知:1. 外貌提升的效果,因 “择偶场景” 而异。短期择偶场景(如酒吧社交)中,化妆、整容者的吸引力与受欢迎度显著更高;但长期择偶场景(如相亲结婚)中,一旦对方知晓外貌经过修饰,整容者的受欢迎度会明显低于天然外貌者,且适婚年龄群体(24-45 岁)结果一致,排除年龄干扰。2. “美但不可信”:人工美的隐藏偏见。不知情时,人们会认为整容、化妆者 “更有吸引力也更可信”;可一旦知晓策略应用情况,整容者虽仍获 “最高吸引力” 评价,却会被贴上 “最不可信” 标签,甚至被推断易做出不守信行为。fMRI 数据显示,评估整容者可信度时,大脑负责决策、情绪调节的脑区会启动 “认知抑制”,以形成“美但不可信”的反直觉认知。3. 破解偏见:3 个科学干预策略自我披露:整容者主动坦诚修饰情况,比他人告知更能提升信任度;基因报告:提供基因质量数据(如 “后代患病风险低”),可消除 “基因信息模糊” 顾虑,让可信度持平天然外貌者;社会文化调节:在视外貌提升为 “社交尊重” 的韩国,民众对整容者的信任度显著高于中国,印证社会观念的影响。

分享结束后,在自由讨论环节现场师生围绕 “男性外貌提升是否会面临同样偏见”“不同年龄段对整容的接受度差异” 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。梁富群博士结合未公开的后续研究数据耐心解答,例如 “女性对同性整容者的偏见,更多源于‘竞争焦虑’,而非‘基因顾虑’”,让在场听众收获了更多超出预期的学术洞见。师生围绕 “男性外貌提升是否遇同等偏见”“职场中外貌修饰的影响” 等问题深入交流,梁富群博士结合未公开数据解答,让现场收获更多洞见。并就该领域的跨学科合作,以及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展开了积极的畅谈。

本次学术沙龙不仅带大家揭开了 “外貌提升与择偶” 的神秘面纱,更展现了心理学研究 “源于现实、解决现实问题” 的独特价值。未来,心理与创业教育学院还将持续推出系列学术沙龙,邀请更多领域专家分享前沿成果,为师生搭建交流互动的优质平台。

关注我们,获取更多学术动态与干货内容,下次沙龙,期待与你再见!


版权所有 © 广东金融学院心理与创业教育学院

地址:广州市天河区迎福路527号 | 邮编:510520 | 办公电话:020-37216170、020-37215292

您是第 位访问者

  • 学校官方微信

  • 学院官方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