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理与创业教育学院召开通识课程教学专项研讨会
近日,心理与创业教育学院邀请校级督导组长陈天荣教授、徐红辉教授围绕通识课程教学改革召开专项研讨会。会议由学院院长赵冬梅教授主持,全院教师参会。
研讨会紧扣“教师如何上好一堂课”核心议题,校级督导与全院教师进行了深入交流,为提升通识课程教学质量指明了方向。
一、夯实教学根基,强化教师主导作用
陈天荣组长系统阐述了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。他强调,教师需坚守“主导”定位,深化职业认同,以端正的态度引领教学。课堂言论应谨言慎行,注重政治正确与表达艺术。
在教学策略上,他提出应做到“抽象问题具体化、复杂问题简单化”,并推行“课前背透、课堂讲透、课后改透”的“三透”准则,确保教学质量。同时,教师需逻辑清晰,因材施教,通过“画龙点睛”式的讲解突出知识关键点。
陈天荣还指出,教育本质在于“点燃”而非“灌输”,教师应通过言传身教和创新案例激发学生思维,重视“培养”中的文化熏陶,平衡课堂纪律与教学自由。面对大班教学,他倡导通过集体备课、统一评议等方式缩小教学差异,促进青年教师成长与整体水平提升。

二、创新教学模式,提升学生课堂参与
徐红辉教授则从微观案例出发,分享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创新实践。她高度评价了学院在授课课程中采用的互动方法,如课堂分享、关键词回顾等,认为这些方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与记忆效果。
她对比了填鸭式与互动式教学,强调后者在激发兴趣、深化理解方面的优势,建议教师多采用“先思考后讲解”的引导模式。针对当前学生过度依赖线上社交的现象,她鼓励教师走下讲台,设计站立发言、小组互动等环节,促进学生面对面交流与主动思考,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。

三、凝聚改革共识,共绘通识教育蓝图
在研讨环节,与会教师还就通识课与专业课的边界、教学内容“实用性”与“专业性”的平衡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。
赵冬梅院长在总结中对校级督导的精准指导表示感谢。她表示,本次研讨会内容详实、建议中肯,为学院通识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清晰可行的路径。全院教师将积极内化督导建议,致力于教学创新,全面提升通识课程育人水平,助力学生全面发展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