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课程概况与定位
(一)课程性质——是什么
《创新思维》是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的一门通识必修课程,共17学时,1学分。
课程以传授创新思维的基本规律和知识为基础,以启发创新意识、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,以创新思维训练和锻炼创新能力为关键,进而推动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发展。
(二)课程任务——学什么
课程内容分为理论,方法,应用三大模块,理论与实践相并侧重能力训练。力求让学生通过方法锻炼创新思维的肌肉,通过水平思考、头脑风暴、思维导图和设计思维等思维工具的使用提升创新思维的行动力,并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提供持久助力。
(三)课程目标——会什么
1.知识目标
通过本课程的教学,引导学生掌握与创新有关的创新原理、创新思维的心理机制和创新思维的训练方法。
2、能力目标:创新实践能力。
(1)观察洞悉能力:学会观察环境,观察与发现客户的潜在需求,发现被人忽略的细节,洞悉人、产品或服务与环境的互动关联。
(2)发问和质疑能力:培养提问的习惯,提升创新性发问的能力,具有独立见解。
(3)探索和解决问题能力:将创新设想付诸实践时,克服困难、破解矛盾。
(4)跨界交流和整合能力:形成跨专业的社交圈,发现与整合资源的能力。
3.情意目标
通过本课程的教学,培养创新精神的培养。鼓励不拘一格,异想天开的想法,包容张扬另类的个性,宽容所有的创新尝试与失败,强化创新意识和欲望。
二、课程内容与设计
(一)教学材料
吴晓义等,《创新思维》,清华大学出版社,2016年
全书包括三方面内容,
1.探索创新思维的过程、基本形式和呈现方式,揭示创新思维的本质、影响因素;
2.梳理国内外已有的创新思维方法;
3.概括了创新思维的主要应用领域。
(二)课程结构与内容
教学内容分为理论,方法,应用三大模块,理实结合并侧重能力训练。理论讲解、案例分析、思维工具介绍训练、创新思维开发训练与课后行动建议相结合,课前、课中与课后三位一体提升教学效果。
周次 |
课程章节 |
教 学 内 容 |
授课 学时 |
教学方式 |
1 |
导论 |
真实世界里的创新 |
2 |
讲授、讨论、案例分析与思维训练 |
2 |
创新思维理论 |
打破思维的枷锁与六顶思考帽 |
2 |
讲授、讨论、案例分析与思维训练 |
3 |
创新思维理论 |
创新思维的基本形式与头脑风暴 |
2 |
讲授、讨论、案例分析与思维训练 |
4 |
创新思维方法 |
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与思维导图 |
4 |
讲授、讨论、案例分析与思维训练 |
5 |
创新思维应用 |
设计思维:理论与同理心 |
2 |
讲授、讨论与思维训练 |
6 |
创新思维应用 |
设计思维:深入调研与需求分析 |
2 |
讲授、讨论与思维训练 |
7 |
综合应用与展示 |
设计思维:原型制作与项目路演 |
2 |
讲授、讨论与思维训练 |
8 |
|
考试周 |
2 |
随堂考试 |
(三)课程设计理念
终身学习的教育观: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四项基础能力:学会学习、学会做事、学会共同生活、学会生存。
能力本位的质量关:获得基本知识之外,掌握开发创新的策略,促进知识转变为创新理念与技能的能力。
行动导向的教学关:强调“为了行动而学习、通过行动来学习”,将学习过程与问题解决过程相统一,促进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与知识体系。
(四)课程重点
1.培养学生创新意识。树立“创新不是天才的专利,生活中人人皆能创新。
2.了解激发创新活动的方法。包括创新方法的主要类型、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。
3.掌握有助于实现创新的工具。通过对头脑风暴、思维导图、水平思考、设计思维等创新工具的掌握与刻意练习,不断提高问题解决能力。
三、教学方法与手段
课前:基本知识点的掌握通过课前的自主学习
课堂: 以案例分析、讨论、游戏、团队活动和学生成果展示分享为主,
课后:完成作业及团队任务。力争实现“翻转课堂”。
四、考核和评价
期末考核方式 |
统考( ) 随堂考试(√) 考查( ) |
总评成 绩构成
|
项目 |
评分标准 |
平时
(60%) |
考勤(25%) |
全勤100分,迟到早退扣5分/次,旷课扣10分/次 |
作业(25%) |
手绘思维导图,满分100分 |
团队作业(50%) |
满分100分,团队创新产品设计 |
期末
(40%) |
案例分析报告 |
100分,第十七周随堂考试,考试时长80分钟 |